美国人曾做过一个“击沉航母”的试验,他们把军队一艘退役航母专门拿来炸,结果花了25天左右的时间,才将这艘航母击沉。这也让网上一时间传来一则消息,航母之所以如此抗揍,是因为它用的钢板厚度就达到了5米。航母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的建造难度之大,直到今天也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相关技术。其中航母的钢材锻造是难点中的难点,可能很难想象它究竟有多薄。
事实上,航母钢板并不是大家想象的越厚越坚固,它的抗揍能力和厚度并没有太多关系,相反厚度过大的钢板反而会干扰内部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航母用到的钢板可以分为船体板、装甲板和结构板三大类。船体板主要用于内部结构,如龙骨、居住舱室和水密隔板等,这些钢材的要求稍低一些,通常使用符合标准的高强度合金造船钢,厚度为22至28毫米。美国尼米兹级航母
装甲板主要用于装甲部位,如炮塔、指挥塔、航母机舱和防护层等,装甲板的最大厚度可达330毫米。为了增加抗打击能力,船体的水下部分还可能采用双层或三层装甲钢板。结构板主要用于飞机跑道、舱室和船体结构,飞机跑道的钢板厚度一般为40至50毫米,对平整度的要求很高,以确保飞机的质量和安全,焊缝的质量也会影响飞机轮胎的使用寿命。至于所谓的5米厚钢板就实在是太夸张了,且不说它使用起来的性能如何,光是想要造出甲板这样一大块且厚重的钢板,都对轧机来说是个挑战。
鞍钢建成的钢铁基地中,有一个被称为“世界轧机之王”的轧机,拥有世界顶级的轧制能力,它也仅仅只能轧出长宽40米,厚度达5.5米的钢板,可见5米的钢板有多难造。如果说航母普遍采用的5米厚钢板,那么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可能会更少了。不过,想要让40毫米到50毫米的钢板如此抗揍,对于材料的选择和炼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毕竟,当初美国在比基尼环礁展开的“十字路口行动”的核试验行动中,投放一枚当量2.3万吨的核弹,都没能炸沉两艘航母,最终只是受了重创。
在第二次核爆试验的时候,其中一艘才被严重损毁,但直到7小时后才开始最终沉没。另外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击沉航母”试验,在2005年,美国对退役的小鹰级常规航母进行打击试验,这艘航母满载排水8.5万吨,属于大型航母。期间,美国动用了反舰导弹、鱼雷、自杀式小艇、水下爆破等各种武器,才在25天左右将其击沉,足以见得航母有多抗揍。
航母之所以有如此亮眼的表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建造标准的严苛。
首先,航母的钢材需要具备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高强度是确保舰体结构在面对复杂海况和剧烈震动时不会失效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塑性意味着船体结构能够在遭受冲击或扭转力作用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减轻冲击力对结构的影响。航母的钢材通常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超高强度钢或特种钢等材料,以满足这一要求。
其次,航母钢材需要具备优秀的耐腐蚀性,舰船在海洋环境中暴露于高湿度、盐雾、海水侵蚀等恶劣条件下,因此钢材的耐腐蚀性能至关重要。另外,航母钢材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航母作为一种大型舰艇,需要面对可能遇到的海上地震、剧烈震动及舰载飞机起降等振动力的影响。因此,航母钢材需具备良好的抗震动疲劳性能,以保证船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航母钢材还需要满足焊接性能要求,航母建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大量的钢板焊接和钢结构组装。
钢材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焊性和焊接接头的强度。因此,航母钢材的合金配比、热处理工艺和加工工艺都需合理设计,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船体整体的强度。对于航母而言,钢材焊接得越少,在后期的表现也就越好,不容易出现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可谓是攻坚克难,终于研发出了特有的特种钢。我国辽宁舰航母甲板用钢研发负责人说:
“它(特种钢)的力学性能要求特别特别严,它的头和尾强度偏差,不会超过10兆帕,它所有的-84度冲击韧性,都是在250焦以上,所以说它的质量非常非常好。”这种特种钢不仅用于甲板上,而且还用于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可让其实现全天候、恶劣环境工作。据钢铁研究院高性能船舶海工用钢项目组组长所说,对于这种钢材的抗屈服强度标准足有460兆帕,这种强度已经超越了许多退役航母甲板。而它的最大厚度也才100毫米,但它可以在零下69摄氏度、15级以上的飓风中保持稳定。我国研究人员交付的特种钢抗屈服强度已经高达690兆帕,技术性能远超想象。
为了让钢材不会出现纰漏,每一块钢板从冶炼到工轧制,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其中任何一丝的偏差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钢材强度。
由此可见,我们的特种钢不仅在技术上有着难以仿制的特征,而且在工匠精神方面也很难被超越。当然,至于具体的冶炼工序和相关材料,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但有一点可以很明确,在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控要求相当严苛,甚至有可能精确到了毫克单位。